找到相关内容14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一)

    。照厕沟而不垢,照河海而不净,故虽终日睹色闻声,如镜照像,不留痕迹。然此心如上月喻,并非离开妄心别有,傅大士云:“夜夜抱佛眠,朝朝还共起……。”徒以众生烦恼业缠,故须从人格地位上做起,使善增恶减,乃能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370430.html
  •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

    。“心生灭门”则是如来藏心随缘生灭,与无明互相熏习,生起差别之相。“心生灭门”中,如来藏心熏无明,则生起消灭妄心妄念的净法,故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》云:“真如体相二大为内熏因,真如用大为外熏缘,以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3070622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2)

    无转退。  寸心齐铭  尊客相逢。勿谈世谛。寸香为期。唯道是语。不近人情。不拘俗礼。知我罪我。听之而已。  东铭  父母生汝。师友成汝。汝今负恩。不孝不悌。佛念示纯。妄心未制。汝即地狱。地狱即汝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6.html
  • 天台宗纲要一书之微言

    清净’。若内观:观六识之妄心,成三谛之天然性德。修外境,须观妄色成真色。应‘观一境,须当处全摄诸法。当处“理具三千”。当处转妄成真。方名“圆观”’。《辅行》云:唯信法性。不信其诸。众生无始未曾离念、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470760.html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时中,不离茶道之心。此绝非徒享口舌之乐也。”这种清净同禅宗清净妄心的主张相通。  “寂”者,“空寂,闲寂,静寂”,就是凝神、摒弃欲望,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、茶人们表情庄重,凝神静气。日本作家铃木大拙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,还有多重复杂的思想渊源:“第一,人间净土思想是以人们都有清净心为出发点的,认为除去妄心,实践德行,无须离开现实人间,就能把现实社会变成道德高尚、精神文明的净土,变成彼此互助、人际和谐的乐园。”“第二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从湛然《十不二门》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

    妄心)的  争议,在山家山外有关〈十不二门〉的注疏中,有相当精采丰富的论  述。而被视为杂山外派的仁岳,针对山家山外之争而提出即事显理的  一念心性看法,亦有其独到之处。  从后代对〈十不二门〉相当...,而不再加以论  述,且由「色心不二门」即可窥知彼此观点之不同。  此门引发最大的争议,在于「总在一念」之「一念」的解释。此  「一念」究竟是指理抑是事,或指真心抑是妄心?在湛然的〈十不二  门〉中,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74059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2)

    那种妄心),正是禅修得道的关键所在,也是禅修的真正著力之处。作为学人来说,若是狂心止息,自然离见道不远;另一方面,固然也无狂心不息而开悟的道理。在这里,元长的“狂心一息,便是佛也不要做,更说甚么天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7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八)

    显现的根身、器界只是一个刹那的假相。这就是名言世俗的境界。妄心一消,就证入本性,这就是胜义真如的境界。 所以,我们想精进修持上上法门,尤其需要圆满具足下下的功德,以这个原因,何时也不能轻视这些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9133874475.html
  • 南怀瑾老师开示:一心皈命净土法门

    之间的界限和差别,在哪里呢? 我们要了解,由于古代中文词汇不足,因此佛经上这个“心”字,有时是代表我们凡夫散乱的感情思想,所有的胡思乱想都叫它做心,也称为妄心或者妄想,这个虚妄不实的东西,非常困扰人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876183.html